万物皆可养性的句子精选117句

导读 1、一天,公孙仪弟弟不解地问公孙仪:“你不是很喜欢吃甲鱼吗?现在很多人上门送甲鱼给你,你为什么都不要,让人带回去了?” 2、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3、得神者

1、一天,公孙仪弟弟不解地问公孙仪:“你不是很喜欢吃甲鱼吗?现在很多人上门送甲鱼给你,你为什么都不要,让人带回去了?”

2、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3、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4、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

5、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6、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7、大学当先知天德,知天德则知圣人,知鬼神。今浮屠极论要归,必谓死生转流,非得道不免,谓之悟道可乎(自注:悟则有义有命,均死生,一天人,推知昼夜,通阴阳,体之不二)?自其说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其俗达之天下,至善恶、知愚、男女、臧获,人人着信。使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长则师世儒宗尚之言,遂冥然被驱,因谓圣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故未识圣人心,已谓不必求其迹;未见君子志,已谓不必事其文。此人伦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德所以乱;异言满耳,上无礼以防其伪,下无学以稽其弊。自古詖淫邪遁之词,翕然并兴,一出于佛氏之门者千五百年。自非独立不惧,精一自信,有大过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间,与之较是非,计得失?

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是可以被形容、描绘的事物都是存在的。这里的"状"指的是描述、描绘。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比较注重修身养性,因此,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就成了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13、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14、体不偏滞,乃可谓无方无体。偏滞于昼夜、阴阳者,物也。若道,则兼体而无累也。以其兼体,故曰“一阴一阳”,又曰“阴阳不测”,又曰“一阖一辟”,又曰“通乎昼夜”。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大率天之为德,虚而善应。其应非思虑聪明可求,故谓之神。老氏况诸谷,以此。

15、性通极于无,气其一物尔;命禀同于性,遇乃适然焉。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然有不至,犹难语性,可以言气。行同报异,犹难语命,可以言遇。

16、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7、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18、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19、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20、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21、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22、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

23、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24、句意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25、候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26、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27、其中诸葛亮的《诫子书》

28、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29、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30、有无虚实通为一物者,性也;不能为一,非尽性也。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然则有无皆性也,是岂无对!庄老、浮屠为此说久矣,果畅真理乎?

31、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32、这句成语强调了事物存在与否与其是否能够被描述、描绘之间的关系。只有那些可以被形容、描绘的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而那些无法被形容、描绘的事物则是虚构或不存在的。

33、养心莫善于寡欲。

34、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35、呼吸吐纳,熊经鸟伸,为寿而矣。

36、释氏语实际,乃知道者所谓诚也,天德也。其语到实际,则以人生为幻妄,以有为为疣赘,以世界为荫浊,遂厌而不有,遣而弗存。就使得之,乃诚而恶明者也。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彼语虽似是,观其发本要归,与吾儒二本殊归矣。道一而已,此是则彼非,此非则彼是,固不当同日而语。其言流遁失守,穷大则淫,推行则詖,致曲则邪。求之一卷之中,此弊数数有之。大率知昼夜、阴阳则能一性命,能知性命则能知圣人,知鬼神。彼欲直语太虚,不以昼夜、阴阳累其心,则是未始见易。未始见易,则虽欲免阴阳、昼夜之累,末由也已。易且不见,又乌能更语真际?舍真际而谈鬼神,妄也。所谓实际,彼徒能语之而已,未始心解也。

37、修身养性的典型人物有:诸葛亮、曾国藩、王阳明、苏东坡、陶渊明……

38、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39、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40、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4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42、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43、将修己,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学,德乃进而不固矣。忠信进德,惟尚友而急贤。欲胜己者亲,无如改过之不吝。

44、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45、家族→卿、大夫→→家、宗族

46、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47、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忧怒,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48、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体(自注:在天在人,其究一也)。惟屈伸、动静、终始之能一也,故所以妙万物而谓之神,通万物而谓之道,体万物而谓之性。

49、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50、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51、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52、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53、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54、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55、听雨:听雨是一种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洒落大地的雨声。仿佛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

56、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57、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惑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智孰甚焉!

58、原文白话翻译

59、对天下、国、家的划分如下:

60、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6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62、古人修身养性的哲理小故事很多,今天我讲一个在战国时期鲁穆公时期的丞相一一公孙仪的一个小故事。

6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5、不论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慢慢调养的

66、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67、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68、乾称父,坤称母;余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吾父母宗子也;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孝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69、三分医治,七分调养。

70、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71、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72、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73、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此鬼神所以体物而不可遗也。至诚,天性也;不息,天命也。人能至诚,则性尽而神可穷矣;不息,则命行而化可知矣。学未至知化,非真得也(自注:舍气,有象否?非象,有意否?)。

74、益物必诚,如天之生物,日进日息;自益必诚,如川之方至,日增日得。施之妄,学之不勤,欲自益且益人,难矣哉!《易》曰“益,长裕而不设”,信夫(自注:铭诸牖以自诏)!

75、诸侯→公→→→国

76、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77、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78、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79、"不可状者皆无也":而那些无法被形容、描绘的事物则是不存在的。

80、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81、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82、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

83、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84、有了对家国天下的认识,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

85、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86、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87、原来公孙仪特别喜欢吃新鲜的甲鱼,当他当鲁国的丞相后,大家知道他喜欢吃甲鱼,纷纷都上门给他送甲鱼。

88、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89、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90、至虚之实,实而不固;至静之动,动而不穷。实而不固,则一而散;动而不穷,则往且来。

91、浮屠明鬼,有识之死,受生循环,厌苦求免,可谓知乎?以人生为妄见,可谓知人乎?天人一物,辄生取舍,可谓知天乎?孔孟所谓天,彼所谓道者,指“游魂为变”为轮回,未之思也。

92、是一句成语,全文是:"凡可状者皆有也,不可状者皆无也。"这句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下面是对这句成语的解释:

93、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

94、答:修身养性,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95、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96、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97、太虚者,气之体。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也无数。虽无穷,其实湛然;虽无数,其实一而已。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形聚为物,形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欤!所谓变者,对聚散、存亡为文,非如萤雀之化,指前后身而为说也。

98、赏雪:欣赏雪花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让人想到在这凡尘世界也要保持一种像雪花一样的纯洁无瑕,保持一份超凡脱俗、高洁的心境。

99、焚香: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100、周王室→王、天子→天下

101、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102、有无一,内外合(自注:庸圣同),此人心之所自来也。若圣人,则不专以闻见为心,故能不专以闻见为用。无所不感者,虚也;感即合也,咸也。以万物本一,故一能合异;以其能合异,故谓之感;若非有异,则无合。天性,乾坤、阴阳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感,所谓性即天道也。

103、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大学》,原文如下:

104、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105、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106、天包载万物于内,所感所性,乾坤、阴阳二端而已。无内外之合,无耳目之引取,与人物蕞然异矣。人能尽性知天,不为蕞然起见,则几矣。

107、《易》谓“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者,谓原始而知生,则求其终而知死必矣。此夫子所以直季路之问而不隐也。

10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9、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110、品茶:品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111、公孙仪却全部让人拿回去,弟弟就不理解他。

112、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113、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114、出自《正蒙》

115、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116、公孙仪对弟弟说:“如果我因为喜欢吃甲鱼,经常收别人的东西。大家会传出来,别人会认为我是喜欢贪侑的人,我就有贪污受贿的坏名声,那么我宰相的位置都会丢掉。到时候,我再喜爱吃甲道都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甲鱼,我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甲鱼。”

117、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