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句子理解优选汇总25句

导读 1、教,教化。儒家的教化可以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在制度层面,另一个是在个人层面。制度层面不做赘述。个人可以通过修身形成德性,德性是有光辉的,这光辉可以照亮别人,潜移默

1、教,教化。儒家的教化可以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在制度层面,另一个是在个人层面。制度层面不做赘述。个人可以通过修身形成德性,德性是有光辉的,这光辉可以照亮别人,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施行教化,“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yīng)而弗(fú)失之矣。”

3、中庸无非就两个字中谓之左右之间意为处事之道要中立不左不右庸谓之平常意为以平常之心度天下上篇所诉:中者.天下之正道。

4、放之,则弥六合。

5、按:“天命”,天所赋予的。古代对于“天”的信仰是无条件的,这没有形象却又无处不在的人格神,既体现在四时运行、万物并育的自然,又体现在世间人事政治伦理之中。因而,天所命,天所赋予人的性必然是良善的、正的、自然的。这是如今的语境下理解儒学的第一个关键,天的信仰。

6、“不偏不倚叫做中。一成不变叫做庸”。“易”,“改变”的意思。学《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这就是孔夫子传授的“心法”。

7、【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8、儒学其实是自我实现之学,成为君子、圣人,承担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救世使命。率性,遵循着天性,古罗马的奥勒留说:“人最智慧的生活,就是顺应自己的天性去生活”,中西方古代的智慧是一致的,也如日常的“听从内心的呼唤”、“聆听良知的声音”,以此来作为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也就是道,在道上的意思。

9、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10、其实,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提到过中庸之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舜帝对大禹说的话,意思是人心难测,大道深邃,只有一心一意秉行中庸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11、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12、天所赋予人的良善叫做天性,遵循着天性去自我实现就是道,以道修身有德润光辉就是教化。

13、在《中庸章句》开篇,宋代大儒朱熹就借程颐之口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段话道出了中庸之道的本质,那就是不偏不倚,既不缺少,也不过头。

14、读《中庸》章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5、卷之,则退藏于密。

16、“性”是儒学的重要理论,只不过在当今这词变化了。在宋明理学中区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以此来区分天性之良善与后天影响的“人性”,通过变化气质逐步地彰显“天地之性”。因而,笼统地说人性其实是不正确的,人性之中包括有天性、世间性,孟子说的本心、陆象山说的“心即理”、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其实都指向着人固有的“天性”。

17、【译文】

18、儒学的核心是教人“动态入定”的,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按照《大学》所提供的步骤,运用《大学》中的方法,让自己“动态入定”。这整个过程就叫“中庸”。

19、【译文】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20、换言之,上面的那些儒学概念,都是部件。“中庸”就是把这些部件组装后的整件。

21、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jué)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2、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一段很好理解的。

23、正道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的意思。庸者.天下之定理。所谓的定理就是平常之心不急功近利处事不急不躁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意思是这一篇是孔子传授给他的孙子名为子思,子思怕时间长了意思有了偏差,故写下来,给了孟子。

24、中庸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25、译文:1.仲尼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2.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而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